人民日报:让中医“绝技”代代相传
■ 来源 | 《人民日报》2022年3月25日19版
2月16日上午,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医疗中心门诊,83岁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中医正骨”传承人孙树椿正在出诊。
73岁的马大爷一进诊室就报喜:“孙大夫,我以前只能坐着洗澡,您弟子给治了几次,现在不仅能站着洗澡,洗澡时都不担心扭了碰了,太开心了。”
2010年,“孙树椿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”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,至今已培养几十名弟子。
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是中医传承的重要内容。我国深入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,目前已累计建设148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。
中医传承,老师怎么传、弟子怎么承?日前,记者走进北京多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,探寻中医师承的育人之道。
01
学习中医,理论是基础,读经典是根本。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要求,跟师期间,弟子必须精读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杂病论》《金匮要略》等中医经典著作,定期提交心得感悟,并通过结业考核,以此敦促弟子更加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。
李乾构(右二)在查房。吕宏科摄
早晨7点20分,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,首都国医名师、消化病专家李乾构开始了出诊前的小课。讲完课、看完病人后,再留出时间为弟子们答疑解惑。
“今天有个患者嗳气症状比较明显,中医讲胃气上逆,但我看您的方子里加了桔梗,这是为什么?”李乾构的弟子、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吴兵问。
“有些患者胃酸反流到食管,容易刺激咽喉,那位患者就提到了喉咙的症状,桔梗就是针对这个症状使用的。”李乾构说,在关注主症的基础上,也要考虑整体。
“每次门诊有不少复诊患者,老师讲的小课很多是当天门诊要用到的理论以及用药原则,很有针对性。”吴兵告诉记者。
李乾构说,通过讲课、看诊、问答,弟子不仅要学习治法方药,还应领悟背后的辨证思路和理论思想,形成中医思维。带徒的过程中,他会要求弟子写周记、月记,比如跟师出诊的体会、读经典的心得。
中医诊疗主要靠经验积累,临床实践是师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。
“大夫,我这脚踝还是疼。”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医疗中心门诊,57岁的侯女士诉说着自己的症状,她还特地在脚上疼痛的地方标上记号。
“您这个部位的疼痛应该是和外伤后没及时处理有关。”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金添告诉侯阿姨。金添是正式拜孙树椿教授为师的弟子之一,跟随孙树椿出诊10多年。
“像踝关节的‘摇拔戳’手法,摇要牵引着摇。你们看,拇指放在这里患者会疼,但在这个位置按就不疼。轻巧柔和,关键在巧,把患者弄疼了可不行。”孙树椿一边为侯女士治疗,一边对身边的弟子们说。
做完治疗,侯女士露出了笑容:“这是第二次来做治疗,我觉得轻松多了。”
“轻巧柔和、外柔内刚”是孙树椿手法的特点,强调治疗中不让患者感到明显痛苦。孙树椿说,中医正骨能通过手法改善踝关节活动度,恢复其功能。
孙树椿弟子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温鑫柱说:“‘要多尝试把患者挡在手术室外,做该做的手术而不是做想做的手术’,这是孙老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跟师几年下来,我觉得自己不仅手法更娴熟,更重要的是,治疗的思路也在变。看到每一位患者,我都会思考能否靠中医的非手术治疗,减轻患者痛苦。”
“心中了了,下笔无方。” 说起年轻中医的短板,国医大师、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首席专家晁恩祥这样感慨。如何引导弟子们补足这块短板,晁老有自己的办法。在他的传承工作室,弟子会先为患者问诊,详细记录病历,再由晁老问诊、开方。
“我自己问诊时,心里也会大致形成一个方子,再与老师的对比,向老师请教,就能发现老师用药的精妙之处,这对临床能力的提升特别有帮助。”中日友好医院主治医师刘剑说。
谈及跟师的收获,去年拜师的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刘璇说,刚开始向老师报告患者症状时,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,晁老就会提醒抓住主症,久而久之对辨证思路就有了体会,这段时间能明显感到自己有成长。
从理论到实践是一次飞跃,如果再能从实践中不断总结,凝练形成系统的治疗思路,又是一次新的飞跃。
读经典、做临床、善思悟、拜名师、做科研、写文章,是晁恩祥对弟子的要求,这也是名医成长的必由之路。刘剑说,对于年轻大夫来说,做科研、写文章实际上是一个“反刍”的过程,会让自己有很大提升。
在很多传承工作室,弟子主动总结梳理老师的理论,成为传承中的亮点。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整理的《李乾构带徒小课128讲》,已经成为中医消化领域的畅销书目;孙树椿主编、弟子们整理的《清宫正骨手法图谱》,以图示来解析手法治疗的重点,让许多骨科大夫获益匪浅……
02
“好几天没有便意了,肚子总是咕噜咕噜响,吃不下也睡不着……”一位女性患者诉说自己的症状时,几乎要哭出来。
“不要担心害怕,重要的是放下包袱。”李乾构轻拍她的肩膀,“这一服药先分四次服用,两天吃完,大便通畅了之后,再改成煎两次服用。”在李老的宽慰下,患者情绪平稳了很多。
医乃仁术,医者仁心。
名老中医坚持出普通专家门诊,特需门诊挂号费也要求定低价;去外地参加学术会议,主动联系当地的患者,给他们把脉开方,帮患者节省时间和费用……说起这些,几位工作室传承弟子由衷感佩。
李乾构今年85岁,虽然年事已高,但看起病来仍然思路清晰,对患者非常和蔼耐心。
“吃饭怎么样”“平时吃饭要细嚼慢咽、吃七分饱”……门诊中,李老不厌其烦地嘱咐患者药要如何煎煮、分几次服用、饮食注意哪些事项,还为患者纾解焦虑情绪。
晁恩祥(左二)在带教出诊。中日友好医院供图
身为国医大师,晁恩祥的门诊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。问诊中,晁老总会问患者家在哪里,想方设法为他们减轻交通、住宿等负担。号源有限,不少远道而来的患者常常挂不上当天的号,87岁的晁老不辞辛苦,嘱咐学生尽量加号。
名医们的言传身教激励着弟子,让他们努力成为像老师一样的人。
“诊治疾病时,对比自己年长的病人,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有孝敬心、有耐心;对与自己年龄相近的病人,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有体贴心、有同情心;对年幼的病人,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关心、有爱心。李乾构老师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”张声生告诉记者,李老师常说“我们看的不只是病,更是生了病的人”。年门诊量近20万人次的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,是医院服务态度最好的科室之一,医患纠纷极少,这是医德传承的最好例证。
1962年,大学毕业后,晁恩祥夫妇一同被分配到内蒙古中医医院,一待就是22年。张洪春是晁老的开山弟子,深受老师的影响。“第一次参加对口帮扶支援时,刚到宿舍安顿好,老师就打来电话,鼓励我再艰苦都要好好干。”
“晁老常说,除了学术精深、辨证精准、诊疗精湛,医者还应不忘初心,要对中医有诚心、对学术有诚信、对患者有诚意。”张洪春说,他也经常将这些话讲给自己的学生听。
医德医风的传承潜移默化,前辈们的细心和贴心更让晚辈们温暖。
“老师年纪大了,但很多时候仍亲自示范治疗。他总是说,多传一个学生就能帮更多人解除痛苦,教学上从来没有任何保留。”孙树椿给患者治疗时,温鑫柱拉近手中的镜头,认真记录老师的每一个动作。“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很多外地的师兄弟不能来现场学习,老师叮嘱我把视频发到群里,让大家通过这种方式学习。”
几十年来,无论冬夏,李乾构总是在7点左右到达诊室。小课为啥安排在出诊前?“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,如果上课占用太多出诊时间,会影响他们的工作。所以我先讲课,让一些学生8点能回去接诊,这样既保证跟师学习时间,又不耽误他们上班。”
03
中医传承,不是让学生盲目模仿老师、照猫画虎,而是不断超越、守正创新。
“完全像老师,好,也不好。超过老师,在老师的经验基础上有所创新,才能真正将中医发扬光大。”张洪春说,要善用现代手段丰富中医诊疗,让更多患者获益。
“年轻人脑瓜很灵活,有时候他们用药的习惯对我也很有启发,的确是教学相长。”按照工作室选拔原则,李乾构的弟子多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,临床经验比较丰富。李乾构说,比如治疗萎缩性胃炎,中医善用活血化瘀药改善黏膜营养,从而达到治疗目的。“活血化瘀,我喜欢用三七,我的弟子、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周斌则爱用丹参,而且临床疗效不错。我就尝试在原来的方剂中加丹参,也获得了比较好的疗效。”
在孙树椿的师徒微信群里,问答与切磋是常态。“师兄弟提出问题,大家一起研讨,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和个人经验。”温鑫柱说,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,骨伤的症状也与以往有了一些差别,比如颈椎问题日益突出,症状五花八门,需要手法更为精准。“我们也跟老师一起探讨,希望有更多的治疗手法,帮助患者减轻痛苦。”
上世纪80年代,晁恩祥创新了中医“风邪”理论,形成了风咳、风哮辨证论治体系。晁恩祥是中医理论守正创新的实践者,他也鼓励弟子们不断创新。
中医看病不是死记硬背成方,而是汲取老师理论与实践的精华,摸索出有个人特点的方子。晁老的弟子、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杨道文对此深有感触。“比如对风证的治疗,补气是祛风,养阴也是祛风,我是晁老的学生,但我开的方子和晁老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,这也是传承与创新的方式。”
“你看,我们配了两台电脑,一台用来记录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、病情、处方以及疗效评价;另一台供老师查看学生所写病历资料及患者资料,同时用来收录老师看病过程的视频。这两台电脑的资料都可以供学生们对症辨方、学习消化吸收。更重要的是,两台电脑共用一个数据库,可以通过算法研判分析某一类的病症中,哪几味药会经常使用、用量多少、疗效如何,最终形成一个或多个疗效稳定的成方。”刘剑说。
刘剑介绍,十几年前,晁老主持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课题“疏风解痉法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”,同时作为指导老师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药开发专项项目“苏黄止咳颗粒的研究”,最终研发出苏黄止咳胶囊。
刘剑说,依托大数据、算法等科技手段,研发出类似苏黄止咳胶囊这样有中医特色的中成药,让更多患者受益,这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04
年轻的中医们认真记录、仔细倾听,脸上的表情既紧张又兴奋。另一侧的名中医老师,气定神闲地把脉、胸有成竹地开方。这一场景,记者印象深刻。
“有时候自己苦思冥想不能解决的问题,老师一点拨就豁然开朗了。”一位年轻中医这样说。望闻问切,主要靠的是悟性和经验。如果没有前辈的口传心授,光靠自己摸索,不知要走多少弯路。
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,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。自古以来,中医药除病济世、造福百姓;在现代社会,中医药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现代医学突飞猛进,中医药如何传承精华、守正创新,这是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。
师承教育是中医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,建立和推广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,是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。近年来,在名老中医的引领下,年轻一代中医茁壮成长,形成“后浪推前浪”的良好势头,使中医药薪火相传、后继有人,令人欣慰。
我们期待,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不断改革创新、完善育人机制,让更多的年轻中医脱颖而出,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。
拓展阅读:
中医药应独立!人大代表庞国明建议:修订《中医药法》,设立国务院直属中医药管理机构
这次是中医团队!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赴港:含院士仝小林及张忠德等人
“中药退热效果非常好!”吉林:23家定点救治医院和13家方舱医院均配备中医医护人员
紧急呼声!上海确诊病例应全部使用中医药治疗,治疗率100%(附:官方预防处方)
【中医药抗疫】上海:发放中药预防方药达35万余份!提供耳穴、针灸、穴位贴敷等特色治疗
非常时期,你需要了解更多中医养生知识
请扫描下方二维码,回复中医二字,拉你进入群,了解更多信息
让我们一起,中医育儿,保护孩子,免受伤害!
请关注以下公众号,非常重要!
由于公众号经常被封,大家可以点击下面网页链接,查看文章:
www.lingmiaomiao.cn
针针扎遍全身在地上爬!这是什么操作?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惊悚
揭露:比尔盖茨、人体DNA存储、比特币、全球巨富们、深层政府
慎看!共济会内部培训视频流出!看得人毛骨悚然、怀疑这个世界…
大揭露:西方深层政府制造无处不在的有毒添加剂+反人类的念童癖
大揭露:比尔盖茨与邪恶的基因技术、基因合成食物、HEK293
大卫艾克揭露Y谋集团通过转j因、疫m食物药品等一系列控制手段
语文教材被篡改!谁在给孩子灌输崇洋媚外的奴化思想、摧毁我们的文化自信!
●.西医有上百种癌症,治疗却永远只是三种武器?其实真相远比癌症更可怕!
●.悬在中医头上的罪恶之剑:不准中医介入,究竟是为了人民,还是人民币?!
●.中医名家李辛:所有的病,都是这样才来的(内附疗愈的秘诀)
●.震惊全球:樊代明院士讲出医学真相、诺贝尔医学已把医生导向歧途、近50年全球没有生产出什么好药、都是毒药。
●.这才是《我不是药神》的真相,你以为白血病的梗只在高额的药费吗?
●.小龙虾的致命真相:全世界都不敢吃,中国人却还被蒙在鼓里!
●.这是一个由美国酝酿的惊天阴谋,无数国人正沉迷其中, 而背后的动机,令人胆战心惊!
●.西医最大的谎言!
●.张艺谋:中国人几千年靠什么活过来的?不是靠中医难道是靠西医吗?
●.白血病的真相
●.中医的地位是如何被美国洛克菲勒财团一步步颠覆的?国人不得不知的秘密!
●.富婆用3个亿打造金碧辉煌的家,却不幸患癌,临走拍下最后的心酸
●.中医鬼才倪海厦:要想无病,要想不生肿瘤,最好的办法是不喝牛奶!
●.倪海厦:骂醒你为了救你!许多国人已经被西医弄成药罐子而不自知
●.李嘉诚风水师陈伯的临终遗训!揭开荣华富贵的真正秘诀!!!
●.西医灾难(二)
●.你所不了解的,那些母乳堪称魔幻的功能,看完之后想喂到8岁
●.你的“命”是空调给的,你的病也是空调给的!古人的穿衣智慧
●.到底是谁灭掉了中医?看完你就知道该去哪里找能治你病的好医生了(深..度好文)
跨物种感染新灭顶之灾?疫苗接种惹祸谁买单?印度神童阿南德又说中
【21世纪轰动全球的纪录片:《崇高之上 》完整版】时长2小时
惊天阴谋,无数国人正沉迷其中, 而背后真相,令人胆战心惊!
911事件 全程高清还原!
何新:《盎格鲁撒克逊计划》曝光
未解之谜| 人类曾多次被毁灭 史前文明照片被曝光
冰层现8亿年前女孩:进化论已无法解释人类起源
●.100万人的治疗方法跟1只老鼠的治疗方法是一样的!西药是“人药”还是“老鼠药”?!
●.为什么面粉加工厂热衷于提取麦胚?没有营养的面粉长期吃会怎样?
●.为什么不能多吃水果?你一定不知道很多病不好是因为水果的原因
●.火遍全国家长朋友圈的那位老师讲课完整版来了!讲得太好了……
●.如果你还在苦恼孩子的教育问题,请看这个视频:《一场演讲,百年震撼》
●【男性的苦】因为医院没办法了,才用的天保得乐,没想到...
●做试管10年花了300万!其实怀孕真的不用这么久,这么贵!